说得没错

放置自我剖析和过度的宣泄
以及一些故事
AsmotheredLoaf
少说话
小裴真好看

一点废话

终于看了声之形这个三观不正的电影

怎么说呢,对里面的小学坏人组所有人随便怎么评论都只能说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了。

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做错了,男主其实也不过是因为被孤立的速度太快,时间给了他足够的思考时间。早点醒悟也好,人就是贱的,不自己尝一尝恶果永远也不会改正。

所以他是里面的高个。

他被孤立,被欺负了。然后才能够跳脱出团体去看一看其他人。所以他说佐原只会逃避然后自责,胆小鬼;说植野只会蛮横霸道;说川井一直以来就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罢了;说你才认识我多久不要一副很了解我的样子;说局外人不要插嘴。

坐摩天轮的时候里面植野说

“我讨厌你
我说你坏话 对你恶作剧
因为我想让你离我远一点”

“每天不分场合地把笔记本递过来
无论什么事都只会说对不起
不论发生了什么都笑呵呵的”

她这种傻子一样的外露型坏人比起“嘤嘤嘤我什么都没做”和“你们在干嘛我先走了”反而让人心情更爽一点。

我也蛮烦小学时候的女主的,很一言难尽,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吧。就像迅哥儿弟弟的风筝,长大后向他道歉,他说我完全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呀哈哈。

然后她说
“因为我也讨厌我自己”



反正最后多少都洗白吧(虽然光看这110分钟我只觉得男主有变得善良和成长)评论说红毛在桥上打的一拳是因为自己以前也被欺凌过,植野是因为喜欢石田,奥斯卡川井在石田住院后,开始想博同情找同学一起着千纸鹤没人理最后一个人叠等等等等。

评论也有说是因为想传达一个大家都因为西宫这个弱听的残障的女孩子,逐渐正视自己逐渐改变自己逐渐成长逐渐不再逃避的故事。我觉得光看一次电影是没有。届不到届不到


小孩子对于事情的思考能力很弱,事态后果也是没有概念的,很多事情做出来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在想其实小孩子做出恃强凌弱的举动大多还是出于“戏精”心疼,想通过故意做出不好举动吸引别人的注意。
其实他们心里有自卑的成分。

开始的三分之一时间,男主整理好他的“一切”,被妈妈发现他想去自杀。
我眼泪一下子下来了,因为以前我跟我妈发生过对话一模一样的争吵。

“你这个不孝子”
“快说你不会这样做了”
“我错了,我不做了”
“不会去干嘛 说清楚”
“我不会去自杀了”

最后是我和石田一样,跪在地上哭着道歉了。
那是唯一一次我俩都在哭的争吵,也是唯一一次我哭着道歉认真的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做错事都不会亲口说对不起,都是直接做事



直到最后十分钟前我还以为故事的主角是西宫,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围绕和展开的叙述和故事发展一直都是石田将也。是石田的视角,讲述的是石田的成长。
突然就好像明白了一点点。

突然就好像明白了一点点为什么石田会和西宫有共鸣:同样自卑,同样自责,同样曾经认真想着去死。

想去看一看漫画,电影只有110分钟,能传达的情感和隐藏在各个人物背后的故事都太少了。

比如为什么西宫后来只带一个助听器,因为小学被石田拽到受伤后,她的左耳从弱听变成了全聋。

这个电影中没讲到的细节我很吃惊,同时也觉得故事的趣味性更强了。


就觉一个电影传达的东西很奇妙了,他理论上来讲应该像我们进行选题:切入点要小,内容要深刻。不然容易变成泛而空的故事。他可以只讲一件事他也可以讲一大堆的事,他可以只讲一个人也可以讲许多的人,好的叙事者会把所有故事和人物串联,就像我们一直所学的,伏笔铺垫,让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好的叙事者也会专心致志地把发生在这独一个的过程讲清楚讲透彻。

举个例子,社会学的对象是社会事实,是我们经历的习以为常的固有存在的,研究者所要做的是要么告诉你一些颠覆以往的新的视角发现,要么帮助使你对于这一事情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入。

我想我作为观众看一次电影,在结束的时候能大致上看懂故事情节和发展原因,并且收获这两点之一,就已经很满足了。



评论

热度(2)